7/25/2013

陳冠中:香港文化的新時代將要到來


陳冠中號稱「香港中產旗手」,自七十年代與鄧小宇等友人創辦《號外》以來,涉獵出版、廣告、電視、電影、環保等各個範疇,如今長居北京潛心寫作小說,今年以「香港書展年度作家」之勢回歸,陳冠中對於香港依然有話要說,一貫淡定,而尖銳直接。

根與翅膀

今時今日,陳冠中彷彿做什麼都會引領一代之先,都是鎂光焦點。但他自言,早年的許多文化實踐,其實是不斷掙錢去養育本身不能賣錢的文化理想,做著做著便有了前所未有的路徑。

當全世界的虛構類作品銷量都在下跌,陳冠中卻去寫小說。那麼順勢成就的人,如今逆勢操作,天天泡在反烏托邦小說裡,希圖藉寫作理清思考與問題。「羅蘭巴特說,若社會存在很多困難,那作家的任務便是『活出這矛盾』。這些矛盾存在於文化中、存在於我們體內,也許未能解決,那我們就把它活出來。根與翅膀,像是矛盾的兩物。但我覺得在邏輯上矛盾的,在現實生活中個體的人,卻有機會克服,至少把它完整地呈現出來。」簡單的兩個意象,足以回應香港作家在華語界、國際寫作的常見問題;也足以回應香港社會早前的普世價價與本土利益之爭:無『根』之觀念不算是理想的香港人,不想望翅膀去超越現實界限的,也不算是理想的香港人。

卸下各式身份,陳冠中希望可以專心從事青年時期以來的寫作夢想;漂居他地多年,回到香港,陳冠中點評香港文化未來,香港始終是他願意守護之物。其中道理大概如一:「有些事,你覺得不做便對不起自己。」

香港書業的尊嚴

陳冠中青年時期靠讀書渡日,流連各個獨立書店,如今回歸寫作,更對出版業念茲在茲。「想想,幾百萬人口的挪威怎能支持這麼多書店?挪威的書是全世界最貴的,《盛世》中文版賣大約100元,挪威價格是香港價格的4倍。我也擔心會不會太貴了,但挪威出版商說,他們希望用衣物的標準去看書,書的價格應和衣物的價格差不多。」筆者想想,是呀,100元的書香港人都喊貴,但100元的衣服卻算是廉價到很多人嫌棄的。有人會認為書也不過是商品的一種,那麼又何妨質疑,香港所習慣的,「書就是比衣物便宜」的商品邏輯?

「台灣出版業九十年代後有泡沫化現象,競爭惡化;內地出版業巿場雖大,但日益集團化,出版變成併在大集團旗下的一個小角色,也仍有收不到錢的危機,且還是讀者找不到書、書找不到讀者。反而是香港,近年表現不俗。香港書種雖然相對少,但行業仍有尊嚴,保持不作惡性競爭。」

香港書業的自強,須由香港人自己來幹,「不應寄望一間誠品。」陳冠中坦言不滿於香港誠品太少香港書:「我一直是誠品之友,一直很捧它;但它開在香港、吸引了這麼多人,這麼少香港書是完全不能接受的,書店的策略方向有問題。入貨條件什麼的不是理由,不管誠品在台灣怎樣,來到香港就應跟香港規矩,如果誠品的香港書仍然這麼少、不求改進,我帶頭杯葛誠品。」

好幾年前在上海,筆者初識陳冠中,席間有位上海的教授醉酒,向我這個小丫頭挑釁(「你們香港人有什麼好厲害的、幹嘛這麼不喜歡大陸」),我一時反應不過來,也是陳冠中在旁長聲接過話頭——本來彬彬有禮的他也不講開場白,一開口就是「小心哦,我們(香港)還有優勢哦!」那時我聽見便是覺得面上一涼,有劍氣。行走江湖,紳士如陳冠中,兵刃還是隨身。若對方不識禮數,就要澟然挺擊,要對方知道你不是任人魚肉。

香港新文化形象

「每屆政府上台我都會講,現在我再講一次,香港應該有一座書城,與香港書展雙旗並舉,那麼在世界文化地圖上可發出新的光亮。書城可設址在大會堂高座,那裡本有文化聚落的歷史;書城若由民間經營,配合西九、啟德等硬件,可有新的氣象。」

陳冠中這次回港,參與許多文藝活動,深感文藝族群較以前壯大。「大陸人想像的香港,仍是80年代那種大眾文化,其實早已落後。如今香港的位置愈來愈清晰:中國人是要來香港做在中國不能做的事。」香港的這種先鋒位置,令今日的香港文化仍保持多元性和領先位置,陳冠中預測,未來幾年,香港的文化形象將會改變,「時間差不多了,一個新的大周期將要開始。」

筆者饒有興味地想到,台灣洗脫以往嚴肅濫情的文化形象,是靠青春片、流行音樂、慢活小確幸等青年風格的元素;如果香港新的文化形象要誕生,那將是什麼?返觀今日香港的流行文化大多傳達社會批判與政治諷諭,便是邊緣族群以言論自由等核心價值及創意的抗爭方式,向統治權威表示反叛。莫非這便是香港新文化形象的雛型?

陳冠中很謙遜,聲音始終輕柔,有虛懷若谷的風度。他對於香港目前一切都議論縱橫,但從不擺出「你必須要聽我講」的姿態——而人人去聽,是因為他就時勢的重要議題,提出論點和分析。執筆之時,陳冠中在書展講座中表達他對於普選方案及佔領中環的意見,直接參與當下香港最重要的政制討論。作為具大中華及國際視野的香港人,陳冠中發揮其香港主場的特殊身份效用,示範的「香港書展」使用方式:書展不止是一個讓作家獲得尊敬的舞台,它更是一個表態、引起討論、影響時勢的平台。大陸作家來香港講在大陸不敢講的話,陳冠中更進一步,在這裡講香港政府都不想聽的話(連同香港引發的跨地效應,隱性地影響中國),在這個層次上,他直接到位毫無自戀地使用鎂光聚焦的平台,其方式與演藝學生在畢業禮上向梁振英示威相似。溫和然而直接——陳冠中完整地體現了這香港特有的美好矛盾。

(刊經濟日報副刊)

No comments: